兌換成:  

目前分類:兒童教養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管』,比『管』還要難。

(讓孩子在自由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路 )

我常常讓兒子爬上爬下而不阻止他

因為我覺得真的跌倒了或摔下來就知道痛了

想讓小朋友從小就有"失敗" "挫折"的經驗

而不是一昧的說"那個不要做" "那個不要動"來引起他更大的好奇心

讓他去闖一闖 撞一撞會累積更多的經驗

狠心的佩瑩媽媽留........

讓孩子在自由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路

黑幼龍夫婦以「不管」的教育哲學,「等待」考試零分、冥頑不靈的兒子開竅,成為一名傑出的醫生,他們為何敢「賭」這個未來?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的第二個兒子黑立國從小就讓他們夫妻倆頭痛不已,四名子女中,黑幼龍最不寄予厚望的就是老二。然而,沒想到今年三十三歲的黑立國,如今竟成為美國華盛頓大學附屬聯合診所所長,而且是最年輕的所長。黑幼龍夫婦手中握有的是一支什麼樣的仙女棒?

黑幼龍的妻子李百齡對黑立國讀小學時的某次考試,印象深刻。

有一天,黑立國回家時興奮的嚷著:「媽,真的給妳說中了,我今天國語考鴨蛋。」

李百齡覺得好笑,沒看過哪一家的孩子考鴨蛋還那麼高興,不過,她並沒有責罵這個像過動兒的兒子,只勉勵他努力,「下次你就會進步,考十分。」黑立國不但不愛讀書,而且到處搗蛋。李百齡回憶:「住在新店花園新城的時候,立國自個兒拿著滑板從山頂沿著陡峭彎曲的山路一路溜到山下,嚇壞了大人。」後來他們搬到美國住,情況依然沒有改善,有一天,社區鄰居氣急敗壞的來告狀:「你兒子要將火柴丟進汽車的油箱裡,差點火燒車。」黑幼龍談起兒子當時的情況啼笑皆非,有一陣子他甚至認為兒子瀕臨「不良少年」。

國中之後,黑立國隨家人轉到美國讀書,課業繼續打混,一直在B、C等級約台灣的乙等、丙等)徘徊。李百齡雖然無奈,但是她不逼迫孩子讀書。她的教育態度是「快樂就好」,她說:「自己從一女中到台大,念得太苦,沒有必要讓孩子 過同樣的生活。」所以,她從不管孩子回? a後有沒有做功課,只告訴他們一個原則:「到學校被老師罵活該,」讓他們明白那是自己的責任。黑立國不愛念書,只愛打球、摔角。看著兒子混到高中還沒「覺醒」,李百齡有點急了,有一天忍不住的問他:「你不想上大學了嗎?」,黑立國反問「念社區大學有何不好?妳知道嗎,我們家收垃圾的司機賺的錢還比老師多兩倍。」李百齡看著兒子說:「你這體格去考司機應該會上,」

他聽完,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又跑去打球了。

黑立國高二時因摔角教練的一句話對課業的興趣產生大逆轉, 說也奇怪,黑立國的行為在高二時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有一次,學校摔角教練說擔任隊長的黑立國 「會讀書又會運動」,以此勉勵其他隊友。黑立國的榮譽感油然興起,他說,「其實那時功課並不好,只是比其他拿D等的隊友好一點。

不過教練的稱讚,讓他感覺到念書有好處,可以看起來比別人好。」此後他開始發奮讀書,把運動的精力轉移到功課上,分數出現大逆轉。後來,竟然申請到華盛頓大學,而且讀出興趣。

黑立國回憶這段成長歷程,他很感謝父母親給他空間,讓他成為一個快樂孩子、快樂的醫生。父母雖然「不管」他的功課,但信任他的行為不會變壞。因此他的功課雖然不好,但是沒有喪失最大的本錢」」自信,沒有成為自暴自棄的問題青少年。

他認為:「父母『不管』,比『管』還要難。」

李百齡補充說明,「不管」是「不管孩子的功課,但管孩子的行為。」他們經常對孩子分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要懂得行為分寸,所以後來他們的孩子雖然身處在美國青少年吸毒、性氾濫的大染缸環境,但孩子都沒有出差錯。黑幼龍的三子、目前在美國矽谷擔任工程師的黑立行也認為爸媽「很勇敢」,他說:「直接叫小孩去做什麼是最安全的,不用冒什麼險。由小孩自己選擇就必須承擔風險,可能會大好或大壞。」他說:「他們不像傳統的父母,只想到錢或成功,而是想到我們是否開心。」

黑立行也曾想進入演藝圈還不顧長輩反對搬到好萊塢黑立行與二哥一樣,到矽谷工作之前,也有一段意外人生。他是史丹佛大學機械系工業設計組的學生,父母親讓他進入美國昂貴的最高學府就讀後,有一天,他忽然興起進入演藝圈的念頭。黑幼龍雖然萬般不贊成,但還是讓兒子去闖一闖,他告訴兒子:「這條路並不容易,可以去闖,但要有期限,一年後要決定是否繼續走下去」。

黑幼龍將兒子介紹給台灣演藝圈的朋友葛福鴻、張艾嘉,雖然一些長輩都反對一個史丹佛畢業生跑去演戲,黑立行還是不放棄,甚至搬到好萊塢去住。不過,半年後,黑立行的夢終於醒了,他領悟到,自己雖然喜歡演戲、唱歌,但是並不一定適合走這條路。現在他從事的工業設計工作,很能發揮自己的創意特長。

雖然繞了一大圈,才找到自己的興趣,但黑立行覺得很值得。對於父母並未阻撓他去嘗試演藝工作,黑立行說:「他們太聰明了,讓我去嘗試。如果那時沒去的話,到現在我可能還在想著要去演戲、唱歌。」 黑立國也說,如果父母當年強把好動的他押在書桌上讀書,他不但不快樂,今天更未必能有同樣的成績。

未管過孩子交朋友、結婚家裡成員就像聯合國,「快樂就好」

現在有兩歲半小孩的黑立國表示,自己當爸爸後才知道,不管比管還難,看到自己的小孩翻出鍋子在玩,總忍不住想把它拿走。他說:「很感謝他們在很多部分讓我發展,遇到挫折學會如何處理,從另外一頭出來。」

回顧成長過程沒有壓力,自由、快樂,順性發展,黑立國、黑立行兄弟很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李百齡檢視自己的教育方式:「信任很重要,會給孩子產生很大力量。你相信他是好孩子,他就會表現好的行為」

黑幼龍覺得綜合起來自己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未管過孩子交朋友。「我們家像聯合國,立國娶一位黑人、泰國混血兒,女兒立琍嫁給美國人,立行交往過美、德混血女朋友,在這方面我認為只要他們快樂就好。即使給一大堆建議,他們不領情,彼此還會弄得不快樂。」

今年農曆春節,黑幼龍夫婦和孩子仍像往常一樣聚在一起過年。他們分別從台灣、舊金山、華盛頓、香港等地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相聚,除夕夜遵從中國古禮磕頭拜年、拿紅包,熱熱鬧鬧的煞是有趣,也可見強烈的家族凝聚力。

黑幼龍說:「我在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的性格方面真的出點力。我很相信,這是父母給小孩一輩子最好的禮物。」



--------------------------------------------------------------------------------

tacom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聽話的教養策略》
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中出世,孩子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在父母的心中,他們簡直像天使一般迷人!然而,孩子一天天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見,也開始會固執、不聽話,糟糕的是,他們又不是成熟到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所以,當孩子「番」起來、不可理諭時,父母如何圓滿的處理,的確需要極大的智慧。
你常常為了孩子不聽話而困擾嗎?什麼才是適當的教養方式呢?可以試試下列的策略:

調節自己的情緒

若父母要處理孩子不聽話的狀況,一定要先確定自己情緒平穩。因為,父母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會讓孩子學習的焦點轉移。也就是說,原本是要修正不聽話的行為,但當孩子一看到父母凶神惡煞、臉色很難看的樣子就害怕、嚇壞了,認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生氣,所以以後只要聽話,父母就不會生氣。如此一來,焦點成了「生氣」這件事,原本不聽話而受「規範」處罰的意義就消失了,且失去讓孩子學習如何改正不聽話行為的機會。

接納孩子的情緒

雖不接納孩子的負面行為,但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聽聽孩子的心聲;否則,孩子也聽不進去父母說的任何話。

訂定規範

父母要先講規定,讓孩子有遵循的方針,才能去談孩子是否聽話。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訂的規範要具體清楚,若用模糊的字眼,孩子很難做到。與其說「你要做個乖孩子」,不如說「玩具玩完要收好」。
在訂規範時要讓孩子參與,這樣才知道他懂得什麼,再依此共同訂出規範,並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圖具體地列在紙上。若孩子連簡單的符號都看不懂,就更不能把規範訂得太複雜。雖然孩子並不一定都能遵守,但至少已有提醒的作用。此外,訂規範時,也可附加訂出若未執行的處罰方式。
另外,訂規範時要注意合理性,否則就是入孩子於罪,孩子很容易就觸犯到規則,將來不聽話的可能性就很大。

防患於未然

事前模擬可能發生的狀況並設想解決方案,也可降低孩子發生負面行為的機率。例如:父母帶孩子去逛百貨公司,孩子會認為要去買玩具,沒買的話,就會在百貨公司哭鬧、賴著不走。其實,父母在事先就應想到孩子可能的反應,應先告知出門的目的是逛一逛,不會買玩具;若孩子到時仍執意要買,父母可視情況決定要不要買。若打算買,則要用緩衝法,如等孩子生日時會買給他。別讓孩子認為只要提出要求,立刻可如願以償。

轉移注意力

三、四歲的孩子比較會反抗,當孩子鬧脾氣時,父母不能跟著發脾氣、硬在問題點上繞,可試著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處理。父母平日必須多觀察孩子的喜好,才能得知能轉移其注意力的事物(具體的如布偶,抽象的如說故事),避免臨時才抱佛腳。

慎用處罰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隔離現場」是可採行的處罰方式,這樣孩子的負面行為就沒有繼續發揮的機會,情緒也能慢慢恢復。
而對於五、六歲的孩子,在沒有安全顧慮的前提下,適度地處罰,讓孩子嚐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可教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處罰孩子常一次比一次嚴厲,結果處罰愈強,孩子反而愈來愈不聽話。這是因為,處分的次數一多,孩子會漸漸「習慣化」,甚至愈禁止,就愈想做,故父母需慎用處罰。

善用獎勵

處理孩子負面行為時還可用增強原則(代幣制度),對好動、過動兒也很有效。例如:若孩子總是動來動去、安定不下來,父母可和孩子約定,若他坐二十分鐘都沒有跑來跑去(同時須為他安排一些活動),就可以得到一個「小星星」,累積七個「小星星」以後,可以換取一樣他一直想要的東西——這項增強物必須非常吸引他。如此孩子不但可平穩下來,也有了努力的目標。
不過,使用獎勵時,應儘量避免物質獎勵,以免孩子要求愈來愈高;而萬不得已要使用時,宜採漸進式,不要讓孩子太快獲得。因行為的養成需一段時間,太快獲得獎勵,誘因會變弱,行為修正的成效就不盡理想。
而若是用精神獎勵——即口頭獎勵,則要留意用語,要多對行為、而非人格作具體討論。建議父母最好不要說「你好乖」,而是說「你這二十分鐘都沒有亂動,表現很好、有進步」。
聽話的定義雖因標準、情境而制宜,但在處理孩子不聽話行為時,父母皆需用心思考、耐心執行。只要您能理智、客觀地教導孩子,孩子就能培養出良好的道德觀,其言行舉止自然也會表現得恰如其分!

tacom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